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臺灣文學史料與研究文獻
Research Material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 for Taiwan Literature 
開課學期
111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臺灣文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張俐璇 
課號
TwLit8006 
課程識別碼
145 D005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 
備註
上課地點為臺文所會議室。
限博士班
總人數上限:1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為臺文所博士班一年級必修課程,由臺文所老師輪值,旨在培育博士生結合文學史料、研究文獻、研究方法,對特定課題進行深入研究的能力。本學期主要探討臺灣文學史料的現代研究意涵,將分由「三〇年代民間文學」、「戰後初期報刊」、「一九四九日記」與「冷戰研究檔案」四部分進行,兼顧紙本史料文獻與數位人文研究,思考數位時代的史料研究可有怎樣的更新? 

課程目標
一、認識數位人文學的發展趨勢
二、熟悉臺灣文學相關資料庫應用
三、結合新方法與舊材料進行研究提案
四、研究歷程預期回饋至臺灣文學相關資料庫建置 
課程要求
詳見成績評量方式說明 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備註: 歡迎來信提問預約:lihsuan@ntu.edu.tw  
指定閱讀
如各週進度 
參考書目
臺灣文學主題平台 https://nmtl.daoyidh.com/zh-tw/main/home
台灣文學外譯房 https://tltc.daoyidh.com/zh-tw/home
慈林教育基金會典藏臺灣社運史料資料庫 https://dl.lib.ntu.edu.tw/s/chilin/page/home
臺灣日記知識庫 https://taco.ith.sinica.edu.tw/tdk
臺灣文獻叢刊資料庫 https://reurl.cc/dWx6dg
臺灣歷史人物傳記資料庫 http://tbdb.ntnu.edu.tw
國家文化資料庫 http://newnrch.digital.ntu.edu.tw/nrch/
祝平次老師教學網站 https://sites.google.com/a/ptc.cl.nthu.edu.tw/courses/ke-cheng-zong-biao/dhresearch
臺灣數位人文學會 http://tadh.org.tw

王美惠《1930年代台灣新文學作家的民間文學理念與實踐——以《台灣民間文學集》為考察中心》(成大歷史系博士論文2008)
胡萬川《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》(里仁書局2010)
陳萬益〈從民間來.到民間去——賴和的文學立場〉,施懿琳、蔡美端編著《賴和文學論(上)民間.古典文學論述》(晨星2016)
黃意雯主編《1946年《中華日報》日文版文藝副刊作品集﹕中文譯注(上)(下)》(國立臺灣文學館2018)
項潔主編《從保存到創造:開啟數位人文研究》(臺大出版中心2011)
項潔主編《數位人文研究的新視野 : 基礎與想像》(臺大出版中心2011)
項潔主編《數位人文在歷史學研究的應用》(臺大出版中心2011)
項潔主編《數位人文要義:尋找類型與軌跡》(臺大出版中心2012)
項潔主編《數位人文研究與技藝》(臺大出版中心2014)
項潔主編《數位人文──在過去、現在和未來之間》(臺大出版中心2016)
林富士主編《「數位人文學」白皮書》(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2017)
周華斌主編《臺灣文學史料集刊.第十輯》(國立臺灣文學館2021)
張俐璇〈臺灣文學文本轉換為數位學習內容的案例分析〉,《數位學習科技期刊》7卷2期(2015.04)
房翠瑩〈跑吧!權威詞——廖宜方團隊的《太平廣記》研究靈感催生札記〉(2018)中研院《數位文化誌》https://digitaldigest.ascdc.tw/v1_cat_1_2.html
王正方《調笑如昔一少年》(印刻2022)
邱詩雯《超數位讀國學:用數據探索製作教案,用思辨引導深度討論》(五南2022)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前作業 
30% 
每週課前預讀,摘要與提問500字 
2. 
課堂討論 
30% 
每週課堂導讀、彙整提問,簡報15分鐘 
3. 
期末論文 
40% 
期末提交10,000~12,000字論文。論文建議去處: 一、國立臺灣文學館《臺灣文學史料集刊》,weichih@nmtl.gov.tw,請註明致《臺灣文學史料集刊》編委會。 二、臺灣數位人文學會《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》半年刊,http://tadh.org.tw/徵稿啟事/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6  課程導論 
第2週
9/13  專題講座I
講題:舊書回味——從書話散文到拍賣市場
講者:陳學祈老師(現任職於「舊香居」,負責文獻史料蒐羅與拍賣)
指定閱讀:
李志銘《半世紀舊書回味1945-2005》(2005)
陳學祈〈老作品,新價值:2007年奇摩網拍台灣文學珍本書籍現象初探〉《2008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:台灣、大陸暨華文地區數位文學的發展與變遷》(2009)
陳學祈〈隱地書話的社會意義及其價值:以人、事、書三面向為論述中心〉,《文史臺灣學報》第4期(2012.06) 
第3週
9/20  李獻璋《臺灣民間文學集》(1936) 
第4週
9/27  蔡蕙如〈民族性與階級性:1930年代整理台灣民間文學的兩種方法論〉(2006)
蔡明諺〈土地正義與文學技藝:重讀賴和小說〈善訟的人的故事〉〉(2017)
柯榮三〈厲鬼.節婦.烈女記——台南陳守娘傳說探賾〉(2020)
胡其瑞〈DocuSky與民間故事型態分析〉《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》6期(2020.10) 
第5週
10/4  項潔、涂豐恩〈導論——什麼是數位人文〉《從保存到創造:開啟數位人文研究》(2011)
項潔、翁稷安〈多重脈絡——數位檔案之問題與挑戰〉《數位人文要義:尋找類型與軌跡》(2012)
路丹妮、陳正賢〈台灣戰後初期文學場域重建:數位人文方法的運用與實例分析〉《台灣文學學報》(2015)
黃美娥〈「主義」退位,「資料」先行:臺灣文學研究的新型態〉《聯合文學》398期(2017.12)
邱貴芬〈維基百科:台灣文學知識的建構與傳播〉《2017台灣文學年鑑》(國立臺灣文學館2018)
翁稷安〈「數位人文學」發展概述〉《2020台灣文學年鑑》(國立臺灣文學館2021) 
第6週
10/11  鄭文惠〈從概念史到數位人文學:東亞觀念史研究的新視野與新方法〉《東亞觀念史集刊》創刊號(2011)
陳碩文〈「文藝」如何「復興」?——「文藝」的一種現代化歷程〉《東亞觀念史集刊》(2016)
闕河嘉、陳光華〈庫博中文獨立語料庫分析工具之開發與應用〉《數位人文──在過去、現在和未來之間》(2016)
邱詩雯〈第四章 人物關係與情節分析〉《超數位讀國學》(2022) 
第7週
10/18  專題講座II
講題:舊的不必去,新的必須來——作為人文研究方法的數位工具
講者:祝平次老師(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)
ppt下載:tinyurl.com/2022-10-18 
第8週
10/25  期中考週,期末論文個別討論 
第9週
11/1  錦連《那一年:1949日記》(2005)
朱西甯《1949來台日記》(2022)
王麗蕉〈數位人文系統的建置與加值:以臺灣日記知識庫為探討中心〉(2015)
許雪姬〈「臺灣日記研究」的評介與現況〉,蔣竹山主編《當代歷史學新趨勢》(2019) 
第10週
11/8  專題講座III
講題:「我們」的故事——談傳記與日記研究
講者:趙慶華老師(國立臺灣文學館研究組)
指定閱讀:趙慶華《紙上的「我(們)」:外省第一代知識女性的自傳書寫與敘事認同》(2013成大台文系博士論文)
延伸閱讀:
齊邦媛《巨流河》(2009)、聶華苓《三輩子》(2011;2017二版)
Philippe Lejeune 著,楊國政譯《自傳契約》(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) 
第11週
11/15  校慶停課 
第12週
11/22  專題講座IV
講者:楊子樵老師(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) 
第13週
11/29  王梅香《隱蔽權力:美援文藝體制下的台港文學(1950-1962)》(2015清大社會所博士論文)
陳建忠《島嶼風聲:冷戰氛圍下的臺灣文學及其外》(2018南十字星文化工作室) 
第14週
12/6  史料研究提案一、二 
第15週
12/13  史料研究提案三、四 
第16週
12/20  office hour / 撰寫論文(12/30上傳全文)